刘庄村位于杨集镇的东南部,离镇政府所在地大约4公里,距县高速出口大约有5公里。从前是很一般的行政村,主导产业是烟叶和花生。自从支部书记刘付广上任后,刘庄村的发展才有了大的提升。通过招商引资先建有800亩的张骞生态园,后有张骞庄园、张骞广场、足球场、文化广场、张骞生态园的山门以及甘江河上建起的甘江河大桥和樱花湖,还有几家小型的加工企业,村集体经济和村域的发展与以往比有了较大的变化,一些陈年往事也从人们的淡忘中被忆起。
刘庄村支部书记刘付广带领大家去刘付玉家的路上
一九三四年红军开始长征,红四方面军的红二十五军从鄂豫皖的根据地出发到方城地界,经小史店镇到独树的七里岗时遭到国民党部队的围追堵截,在七里岗打了一场遭遇战。红军靠着强大的理想和信仰,勇于牺牲的精神,奋不顾身的冲破了敌军的封锁,经拐河的徐沟、四里店乡走向了延安方向。
在这一战后,在国民党兵的围追堵截下,有两个红军小战士从小顶山方向翻山过来到了刘庄村,紧急关头躲进了小刘庄村的一个破红薯窑里。红薯窑的位置在庄上比较偏僻,红薯窑塌方的地方在北边,在红薯窑口处的北边堆放有斑蝥、玉米杆、高粱杆等柴草,起到遮挡的作用,能够暂时栖身。从红薯窖的南边可以走着下去,当时救助红军的两个小孩一个叫刘付中,八岁了,一个叫刘付玉,比刘付中小两岁六岁了。两个人是堂兄弟,他们的父辈是亲兄弟。当时奶奶是当家人,爷爷已经过世,奶奶听说有两个红军受伤落难到了庄上。听说红军是穷人的队伍,为穷人打天下的,心存善意,决定救助两个红军。两个红军刚藏好后,国民党军就追了上来,质问群众,刚才过来两红军吗?群众都说:“是的,往南了”,国民党军就往南追去了。
刘付玉老人为政协主席杨秋和文史专员讲述红军故事
国民党军走后又多次到庄上搜查,所以大人们一般都不敢出门。因为庄上的住户都是刘姓人家,相互之间都有所照应。虽然知道大家互相都不往外说。由于年代久远,又因当时年龄过小,所以记忆已成模糊状态。比如两名红军住了几天,腿上的伤走时好没好等说的都有偏差,自己的年龄说的也不太准确,来的不同批次的调研人员,他们哥俩说的也有前后不照的地方。但不管两个人说的话前后不对照也好,很多地方说的有错也罢。这些现在都不重要了,重要的是两个小孩救助两个红军这个故事是千真万确的。当时奶奶说:“咱们少吃点,也要让两个红军吃饱。”他让两个儿子家的小孩刘付中和刘付玉轮流为红军送饭。当时的农民家庭里都穷得很,没有什么好吃的。只有红薯和黑窝窝头,仅能填饱肚子罢了。大人不敢去送,只有小孩不引人注意,也不知道真正住了几天。只记得两个红军年龄都不大,当时天气虽然很冷了,但是他们身上穿的还很单薄,年龄大一点的上衣有四个兜,年龄小一点的腿部受了伤,也不知道在红薯窖里躲了几天,有说七八天,有说两三天,反正一天夜里两个红军走了,以后也再没有两个红军的消息,虽然这个故事已是陈年往事,随着岁月的流逝也被人们渐渐的淡忘了。但是刘庄村这个红色的记忆却是永恒的。这个故事让我们回想到了当年红军的艰苦卓绝和艰难困苦。因此我们要更加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。
刘付玉老人正在做轻微的家务